求是:我为祖国献石油
日期:2025-07-27
1205队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老队长◆◆“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誓言在一茬茬队员心里扎下了根★◆◆■★◆,队里有什么大事小情◆★★■◆◆,他们都习惯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向老队长汇报■★◆◆★。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大庆石油人的观念也在变,而创新求实的硬核却始终新鲜,无惧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直面让老国企焕发新风姿的挑战◆■。新时代的大庆石油人涅槃重生■■■■★,再创辉煌。
科技攻关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带动油田开发向新的高地挺进★◆★★◆;科技攻关的每一个成功■★,都将转化为巨大的生产能力。
“大庆是大庆人的大庆,大庆的发展我们共同参与★★,大庆的困难我们共同应对■★■★■■。”从2016年整体性亏损,到2017年年中生产经营指标全线年年底经营收入■■■★、利润总额★◆■■、税费创3年来最好水平,大庆石油人把“难日子、苦日子★★”过成了“甜日子、新日子”★◆◆★■。
今天的人已很难想象当年的艰苦条件★■◆■★。1960年的夏天,阴雨连绵,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夜之间,有的人挪动好几次★◆,也找不到一处不漏雨的地方。许多人索性挤到一堆,合顶一块雨布,坐着睡一宿■■★★◆◆。冬天,最冷时气温逼近零下40℃。工人们在野外作业,泥浆水溅在工作服上,很快就冻硬,就像穿着冰盔甲,走路前要先用木棍在身上敲一遍才行。最大的困难还是饥饿。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石油工人一天只有五两粮食供应,被称作■★★■◆■“五两三餐保会战”,有的人饿急了,跑到冰土地里捡冻白菜帮子、甜菜叶子充饥。
在大庆,调研组听到、遇到了许许多多姓“油”的科技工作者★★■■◆,蔡升、谭学陵、冯家潮■◆■、王德民★■◆★★、伍晓林、孙刚■★■◆■★、裴明波……走近他们,总能感到有一种特殊的能量在鼓舞着你、有一种无形的动力在牵引着你◆◆■。60年来◆★★◆■◆,他们把高昂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创新发展了一整套自主研发、系统配套■◆■■、世界领先的勘探开发技术,建成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以及10个国家和行业级试验检验中心,主力油田采收率达到50%以上◆★■◆★■,比国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用事实创造了中国奇迹。
一甲子过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伴随着油田的发展■★◆◆、国家的需要、时代的呼唤而不断丰富完善★◆★■,滋养了以三代铁人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激励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当年,在大庆找到油田后■★★■,一些外国人说★■:“大庆油田原油又黏又稠,只有搬到赤道才能开采”,并吹嘘,离开他们外国人,“中国人就不能开发这样大的油田”。会战队伍不服输、不信邪■★■★◆,他们坚定地表示■◆■■■★: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开发好大油田。与国外同类油田相比■★◆★★◆,美国拿下东得克萨斯油田用了9年★■★,苏联拿下罗马什金油田用了3年,而大庆油田从第一口井喷油到探明长垣面积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到形成年产6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实现我国石油基本自给◆★◆■■★,才仅仅用了3年。
时光不老,精神永恒◆■★◆■◆。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中国奇迹★■■◆,需要中国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庆石油人正沿着习贺信精神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求是》文化编辑部、大庆油田党委联合调研组)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习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205队正是用自己的忠诚担当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爱国誓言。刘德伟说◆◆■:“我们多打井,国家才能多产油。”
这么艰苦的条件为什么还要上★◆?为什么顶着巨大的压力还要上★★★■◆■?在会战队伍心里■◆,上■◆◆,是小困难;不上■★,是大困难。为了不让国家受难■★◆,天大的困难也要上◆★★。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的奉献因子有着深厚的源头活水,这就是会战时期被职工称颂的——献身■◆◆★。
“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习对奉献的阐释■★★★,正是大庆石油人一直以来对默默奉献的深刻理解。
进入新时代■◆★★◆◆,大庆石油人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底线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矢志奋斗★★★★★,把追逐石油梦、实现中国梦◆■◆★★,看成比个人生活苦乐更为重要的价值观念,为祖国奉献无悔,为人民奉献无怨。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粉碎了国际敌对势力以石油为武器,对新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图谋;击破了西方专家断定中国是贫油国家的预言,在新中国创业年代把“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使中国石油工业的脊梁挺立在世界东方。
中流击水一甲子,不忘初心助航程★◆◆。“当好标杆旗帜”,是党和国家的期待;■◆“建设百年油田”,是新时代大庆石油人的使命担当◆★◆★■◆。大庆油田将坚决贯彻习贺信精神,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稳步实施《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纲要》,努力为国家建设一个基业长青的百年油田、面向世界的开放油田◆◆★■、安全环保的绿色油田★◆■★、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油田。
2019年9月25日◆■◆★◆,中央宣传部等组织评选的“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召开,三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光荣当选★■◆★★。习在对这项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三代铁人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楷模,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在推进企业振兴发展的征程上,一定会有更大的困难、更多的挑战,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雄风不减,豪气更健。乘着贺信精神的东风,在大庆石油人面前,没有踏不平的坎坷,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山。
2019年9月29日◆■■,王启民在人民大会堂从习手中接过“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受到了共和国最高规格的褒奖。这不止是王启民一个人的荣誉■★◆◆★◆,更是所有大庆石油人的荣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给大庆油田发来贺信:
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创业,大庆油田不仅扛起了“共和国加油机”的神圣职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而且着力打造了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油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绿色油化之都◆★★■■”。图为大庆油田丛式井坐落在市区燕都湖旁。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6000多平方公里油区上,奉献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奉献者的故事讲也讲不完——生命最后几天还在病床上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杨振宇;工作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物资运输困难,就和队友们靠“蚂蚁搬家★■■◆◆”用背包搬运10多吨重生产设备的刘军;平均年龄不到28岁■◆◆■★,每年组装射孔弹160多万发,连接导爆索35万米◆■★,时刻与危险相伴的女子装炮班……更多有名的■◆■、无名的英雄在为他们无限热爱的大油田◆★◆★、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默默奉献◆◆★。
中国到底有没有石油?早在解放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学者◆■■,美孚石油公司调查团和日本的内野敏夫等发出一系列论断■■★,“中国贫油◆◆■◆”已成定论★◆■★。
新中国建设初期,石油的珍贵程度,已经到了即使用一滴血也未必能换来一滴油的地步。1959年,王进喜作为工业战线代表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长安街上的公共汽车都因为缺油背上了煤气包★■★★,铁打的汉子,蹲在路边直掉泪。一些地方烧起了酒精和木炭,一些工厂被迫停产,许多拖拉机、飞机◆■◆、坦克不能正常工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老总忧心忡忡地说:“没有油,坦克■■■◆★★、大炮还不如打狗棍。”
60年来,王启民几乎没时间去享受常人的生活乐趣,他和所有科技人员一起奋战在油田高产稳产路上,依靠自主创新,攻克了表外储层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现在已经83岁还在攻关新能源技术。有人说他不姓“王■★★◆◆■”,而姓“油”◆★◆。
大庆石油科技馆一楼展柜前,静静放着大庆油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奖杯、证书。最高荣誉的背后■★◆★,是一代代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持续接力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107队队史室,调研组看到一张震撼人心的抢险照片:漫天雪花里★◆■★,一名队员整个人被油水混合物形成的黄色泡沫冰甲包围■■★◆■,身后数支高压水枪对着倾倒的抽油机喷出水龙。
永远把自己放在最后◆■■,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前头。在大庆石油人身上,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他们的赤子之心■◆◆、奉献之魂★★★■◆。当国家和事业需要时,他们选择的是一如既往的奉献和坚守。
时间在走,形势在变。如果说,会战时期的艰苦主要是体现在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物质条件的匮乏上,那么新的发展时期,困难形式变了,但困难程度并没有减★◆◆◆■◆:资源接替不足、稳产压力增大、基础设施老化、老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60年前■★★,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代铁人在不同时期立下的誓言★◆◆◆★,充分体现着大庆石油人为祖国、为人民◆■◆、为事业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
这支曾打破美国◆◆◆★★■“王牌■◆◆”钻井队和苏联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纪录的队伍,被称为“钢铁”钻井队◆◆★■。现任党支部书记叫刘德伟◆■◆■,朴实的面孔被晒得黝黑,他对调研组讲的第一句线年前习来过我们队,嘱咐我们‘要把红旗一直扛下去◆◆★◆★’,我们都时刻记在心里呢!◆■■■◆”今年8月9日★■,1205队国内累计进尺突破300万米◆★,连续16年每年每人为国家贡献一口井。
走进伴随新中国成长的大庆油田■★★★◆,了解经过60年历练的大庆石油人,所有人都会感到“精神大庆”和“物质大庆”一样可摸■◆★◆、可触。它就在不舍昼夜的抽油机旁;就在实验室深夜的灯光下;就在“时刻准备着★■: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队魂里;就在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一刻不松懈、时时讲奉献的行动中。
一系列管理办法出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贯穿于各项工作安排部署中,用管理制度的硬约束◆◆★★◆,实现成本投资的硬下降。采油二厂一年修旧利废的油管达到百万米,连接起来可以从大庆到北京;优化调整通勤车路线万元……
铁人王进喜曾说★■★◆,为了拿下大油田■■★■,宁肯少活20年★■★。实际上■◆,他少活了不止20年。他在大庆整整工作了10年,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10年。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人们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看到他,仅仅一个月后,他就因积劳成疾而逝世■■★◆◆■,终年47岁。跟随王进喜来到大庆的1205队的36位队员■◆◆◆★,不到60岁去世的一共29位,其中不到50岁去世的15位◆■■◆◆★。在新中国工业建设的艰难起步阶段,无数像王进喜那样的共和国建设者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绘就了共和国最新最美的画卷◆★◆,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让后人景仰的名字◆◆★★■■。
大庆到底是不是第二个“巴库■★★■”★★■★★◆?上世纪80年代,就有悲观主义者提出大庆“廉颇将老”,即将成为全面走向衰退的第二个巴库油田★★★。正探索三次采油屡次受挫的一些外国权威知道大庆开始研究聚驱技术,不以为然地说:“要突破我们未突破的技术■◆◆★,那是不可能的。”
就是在这样缺少吃★◆★■、没有住,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极端条件下,会战职工硬是把会战拿了下来■■◆,并形成了“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六个“艰苦创业的传家宝”◆■■◆。
习的浓浓关怀、殷殷嘱托■★◆,让20多万大庆石油人无比振奋。值此“双庆★★”之年◆★★◆◆■,调研组走进了这片光荣的土地◆◆■★★。
油田到底能不能不断提升采收率◆■★◆■★?高含水后期,有些国际权威勘查后断言:大庆油田根本不适合三元复合驱技术。临走时扔下一句话:◆◆■“你们还是把表面活性剂彻底忘掉吧■◆!”
这些问题,在企业日子好过的时候尚不明显★★◆,一旦遭遇外界诱因,就会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2014年起★★,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2016年,油田陷入历史上第一次整体性亏损,在外界“看衰”声中,企业内部一度陷入迷茫★★◆■■■。
关键时刻,习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鼓舞和鞭策、关心和厚爱激励着大庆石油人。必须让大庆红旗更加鲜艳,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中国人从来不怕困难,从一开始就不怕!在大庆石油人看来,“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多少权威专家只看到大庆的地质构造和化学特征,但他们不知道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大庆石油人★■■■★◆,在面对困难时有着怎样顽强的意志。
举国上下对石油的渴求真是千言万语难以表达。肩负着新中国的期待,包括王进喜在内的第一代创业者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大庆★◆■■■,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石油会战。会战之初,工人们喊出了“三要◆★”、“十不”的口号◆■★◆◆★:一要甩掉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二要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三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国争光★■★■;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短、不计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分分内分外★■★、不分前方后方■◆◆■◆,一心为会战的胜利■◆★★。
照片记录下抢险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而照片旁边是一张写满名字的决心书★■★,这是队员们在第一次抢险前签下的“生死状◆★◆★■”。
要切断井底高压,必须手动把井口阀门全部关死。修井107队8名党员干部,穿着厚重的防火服★◆★★■■,腰系保险绳■◆■,蹚着没膝深的油水,冲向生死第一线个小时的殊死较量,已经失控近40个小时的油井被彻服。
粗粗梳理大庆油田高产稳产之路,与共和国奋进崛起之路有着惊人的相似◆■★■,所面临的是数不清的质疑和否定、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
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北部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正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从此,黑龙江这座茫茫荒野上的偏僻小镇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庆”。
这是2010年12月18日修井107队参加方402井抢险时的情景。方402井位于黑龙江省通河县乌鸦泡镇,当时井口漏气起火,周边有3个储油罐■◆◆,附近人民群众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油井高压油气将大火冲起30多米,抽油机已经被烧毁断裂,80多台消防车扑灭大火后,井口仍然油气狂喷。
在“唤醒传统意识、回归严实作风”■◆★、“大庆精神大庆传统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等一系列主题教育中■★★◆,大庆石油人意识到★◆◆■:艰苦奋斗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最鲜明的特质,也是大庆的传家宝。艰苦创业精神不能丢!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门前有47级台阶■■◆◆,象征着铁人47年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每年有100多万人到这里参观学习◆■■■、缅怀英雄■◆◆。铁人那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是峥嵘岁月最鲜明的标志★■。
“改革先锋”王启民■■◆,被誉为“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老专家经历了油田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当年的王启民和一群风华正茂的队友写下了一副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闯将在此。他们还特意将“闯■■★◆★■”字中的◆◆“马”字写得大大的,突破了“门框★◆”。王启民对调研组说:“我们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之路◆★!”
-
上一篇:中经评论:不折不扣守护黑土地
下一篇:中经评论: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新职业有无限可能 - 返回